当前位置: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桃源李元成:让“刘炎梦”在“中国梦”里激荡出时代浪花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桃 轩 编辑:李军-ty 2019-11-07 17:36:17
—分享—



李元成

桃源县马鬃岭镇刘炎村第一支部书记李元成,2005年从深圳警备区退休后,一直坚持退休不退学、不退工、不褪色,照常学习、工作,不退劳动人民本色、共产党员本色。

刘炎村是原新四军第一师政委刘炎出生地。李元成作为一名军人,他一直坚持学习刘炎将军的无私革命精神,以回报家乡、建设家乡、振兴家乡为己任,立志要把刘炎村建设成富裕、美丽、幸福的乡村,实现他的“刘炎梦”。



退役回村后,很多乡亲们都不理解李元成的决定,有人还半开玩笑地说:“大司令,怎么会回来当个小村官?”甚至还有人说:“大领导回来,估计只是做做样子,捞个名声,我们又得不到什么好处。”对于乡亲这些言语,李元成能理解。他1965年初中毕业,1966年考上桃源四中,毕业后一直到当兵前的四、五年里基本都在家干活,当过生产队报关员、大队会计......所以他对农民、农业、农村的苦体会很深刻。李元成每次从部队回乡探亲,走在村里的土路上,下雨一身泥、天晴满身灰,出门靠步行,产的柑橘,因为交通不便,很多都烂在了橘园里。每次返回部队,回望渐渐远去的家乡,那破旧的砖房、泥泞的土路和烈阳下插秧的乡亲们,他的眼泪总在眼眶里打转,心里在暗暗发誓: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不然就对不起这身军装。

李元成一下从司令员到村支书,对于未来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做好了充分准备。要想当好村支书,不能只是一个命令就能解决的问题,乡村各项工作的推进,不仅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更需要一位带头人,只有身体力行,方得成功。

乡村发展最困难的就是资金。资金不够,李元成就从自己的积蓄里拿,积蓄花光了,就把每月的退休工资也拿出来,他时常自嘲,自己也成了一名“月光族”。李元成还找女儿借了20万元,很多亲友都笑他傻,还有人说他是“光杆司令”,但他从不后悔选择。钱虽然花光了,但是乡亲们富了啊!这些年他拿出来的资金全部都用在了修路、建学校以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经过李元成多年努力,刘炎村成了马鬃岭镇最早实现道路全面硬化的村,田间、地头的机耕路与排水渠、小型水库硬化建设也成了全县先进典型,村里还建成了住宅小区,让刘炎村村民率先住进驻了干净、敞亮的小楼房。



刘炎村没有小学,李元成记得那时刚回村,看到娃娃们每天五六点钟,无论刮风下雨就要到镇上去上学,深感痛心。他问娃娃们辛不辛苦,孩子们睁着大大的眼睛对他说:“李爷爷,我们早上五点就起床了,只要能上学一点都不辛苦。”看着娃娃们好学的劲头,李元成决定建一所学校,再苦不能苦孩子。他们是家乡的未来、祖国的未来。于是,他又开始四处筹资,带领乡亲们建学校。当时建学校,因为资金有限,给工人发的工资很低,很多村民就不愿意干。李元成就脱下外套、挽着衣袖,对乡亲们说道:“我们一定要把学校建起来。”在他的感召下,村民们陆续都来帮忙,他和乡亲们同吃同劳动,和水泥、拌石灰、搬砖,只要能干的他都干。校训“科学、勤奋、诚信、成才”八个大字,也是他一个一个背上教学楼顶安装好的,这是李元成对孩子们寄予的厚望。每次天黑回家,他都是灰尘满脸,一身汗水。2006年,李元成终于带领乡亲们建成了设施一流的“刘炎学校”。



2011年村里的土地抛荒较多,为了让这些土地再次复耕,李元成又牵头成立了“桃源县诚阳水稻专业合作社”。他给自己安了个官,当“社长”,戴着草帽、挽着裤腿,三天两头地往田里跑,顶着烈日带领群众种植富硒水稻。人手不够,他就带头下田插秧,周围的村干部受他影响也纷纷下田劳动。合作社后来也遇到了一些困难,8个分社出现了各自经营的现象,但李元成始终将分社凝聚在一起,确保土地不再次抛荒。当时,有些朋友都劝我,干脆算了,别管了,回家打打太极、写写字画、安享晚年多舒服,可是他不愿放弃,因为他的“刘炎梦”还没有实现。于是,李元成在大会上给各分社承诺,总社为大家提供从选种到销售全方位的服务,总社自掏腰包建粮食仓库,购买烘干机、铲车等设施设备,所有利益分红全归分社。他告诉乡亲们:“他不是来挣钱的,只是一个领路人,希望能把大伙带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现在,刘炎村基本摆脱了贫困的帽子,人均年纯收入超过了一万元,2006年还被评为湖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今后的工作中,李元成决定要更加努力,争取让“刘炎梦”能在伟大的“中国梦”里激荡出时代浪花。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桃 轩

编辑:李军-ty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桃源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