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接送学生下晚自习,回家路上路灯都是暗的,自从村里维修之后亮堂多了,我们老百姓心里也跟着亮堂了”。近日,郑家驿镇三阳桥村的王大婶站在新维修好的太阳能路灯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120盏灯,是照亮乡村路的明灯,更是点亮民心的“幸福灯”。

三阳桥村主干道路灯维修
据了解,今年以来,郑家驿镇党委、政府始终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工作置顶发展全局,聚焦群众重点关注的政策保障、民生改善和治理效能提升靶向发力,从道路升级到生态守护,从文化赋能到“一老一小”关爱,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实事办进群众心坎,用实打实的变化与实惠,回应全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该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筑牢民生保障底线。针对留守儿童成长需求,策划开展“幸福桃源 护童成长”暑期关爱行动,联合派出所、妇联等单位打造“安全守护+文化浸润+趣味互动”特色套餐,覆盖14个村(居)、惠及500余名儿童,有效填补监护空白,显著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与心理韧性。面向老年人群体,镇党委加速推进高岩村休闲广场建设,配套活动室等设施,定期组织健康义诊、文娱汇演等,让390名老人乐享晚年。该镇还积极整合民政、卫健等资源,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为家庭困难老人、困境儿童提供定制化服务;同时精准落实低保、五保、雨露计划、危房改造等政策,让暖心关怀落地见效,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
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镇农业中心聚焦脱贫人口增收就业难题,打出“精准帮扶组合拳”。全面摸排“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两有户”动态,核实种养规模变化,严格规范申报审核流程,累计发放物资及扶持资金80.5万元,惠及256户脱贫家庭。深入实施“暖心守护”行动,为31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提供日常照料、康复辅助、心理疏导等居家护理服务,为家庭照料者“松绑减负”;针对低保户、五保户等特殊群体,建立“一户一策”帮扶档案,确保兜底保障精准滴灌。“居家护理不只是‘搭把手’减轻了身体上的疲惫,更是让我们家人心理有了依靠,觉得宽慰。”受益残疾人家属的真挚感慨,道出了民生工作的满满温度。

“两有户”物资发放现场
“以前这陡坡坑洼不平,雨雪天根本不敢走,现在铺了混凝土,心里踏实多了!”五保户李大爷望着家门口的新道路连连称赞。镇村两级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完成140米上下坡混凝土铺设,消除出行隐患,既保障10户五保户日常安全,也提升了安置点整体面貌。接到郑家驿社区新港组居民反映的道路隐患后,镇政府迅速行动,对路段拓宽硬化并加装30余米安全护栏,让“隐患路”变身“安心路”,惠及周边50余户村民。更以大投入破解出行堵点,募集资金600余万元,全镇共完成13公里道路硬化、修复桥梁4座,解决了6632名群众出行不便问题。一条条便民道路的升级,不仅打通了交通“微循环”,更畅通了民心“联络线”。

澄溪桥村福庆山组“集中统建”五保户安置点入户路硬化
以“微整治”撬动“秀美桃源”人居环境“大提升”,该镇全力推动乡村从“脏乱差”向“洁净美”转型。针对种粮大户反映的废弃秧盘处理难题,郑家驿社区两委主动对接回收企业,完成2吨废弃秧盘等资源化利用,既解决污染问题,又为农户降低成本。新石村主干道杨凌公路两侧杂草丛生,村集体与环境卫生整治协会多方筹资,通过“药水喷洒+人工除杂”模式,清理两侧杂草1.2公里,让道路两侧清爽整洁。同时该镇聚焦农业生产关键需求,修缮沟渠4532米、修复骨干塘12口,成功破解5553亩农田灌溉用水难题,为粮食丰收筑牢水利根基。如今,全镇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业秸秆规范堆放,村民房前屋后“颜值”“气质”双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持续优化,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
依托“镇村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该镇聚焦历史遗留问题,联合多部门组建专项工作组,精准化解土地争议、林权纠纷等民生矛盾19起,让“烦心事”变成“顺心事”。从政策落实到设施建设,从环境整治到矛盾化解,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幸福感与对政府的认可度日益提升。
“送戏下乡太对胃口了,看着就亲切!”郑家河村村民王大妈的笑容里满是喜悦。今年以来,郑家驿镇以“文化惠民”为抓手,精心举办“我们的村晚”“文化进万家”等文艺活动20场,开展全民阅读、送戏送电影下乡30余场,各村广场舞队、九子鞭非遗表演常态化上演20余场,文明实践活动累计惠及3000余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畅享文化盛宴,精神生活愈发丰盈。

重阳节郑家河村村部“送戏下乡”活动进行中
桩桩实事落地生根,件件惠民温暖人心。郑家驿镇正以务实担当绘就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生动画卷。下一步,该镇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更多暖心举措回应民生期盼,在实干中不断擦亮幸福底色。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丽丽
编辑:李军-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