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桃源中心站ETC发行超额159.2%的背后:让服务暖透司乘归途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汪思伽 编辑:李军-ty 2025-10-31 16:10:36
—分享—

“桃源中心站完成ETC发行任务的159.2%!”

这条消息在湖南高速集团常德分公司桃源中心站ETC推广群内一经发布,玫瑰、礼花的表情包瞬间刷屏。这组引发热议的数据,早已超越任务完成的表层意义——当司乘主动选择在这儿办理ETC,这场推广已悄然完成从“要我办”到“我要办”的质变。这个收费站究竟凭何将服务窗口酿成司乘心中的“暖心站”?答案,就藏在那些浸着温度的服务细节里。

“12分钟约定”:效率背后的温度

“填表、激活,全程12分钟。比去银行排队省出一顿饭的功夫!”货车驾驶员陈师傅攥着刚激活的ETC设备,语气中满是意外与欣喜。这个被司乘视为“放心标签”的12分钟承诺,是桃源中心站全体员工“较真”的成果。

为了极致压缩办理时间,站内自发掀起了“安装竞速赛”。员工们定期围坐分享经验,谁的动作快了10秒,谁的话术更精炼省了3句,这些微小进步都会被当作宝贵教材。老师傅带徒弟时,会细致到提醒“这里签字要斜着写,机器识别更快”;遇到老年客户,他们在设备背面贴心贴上简易手写便签,连“亮绿灯=正常”的“=”号都画成了亲切的笑脸。当外地游客王女士急匆匆赶去桃花源,收费员一边熟练填写资料,一边请同事火速打印路线图,甚至贴心标注“景区停车场第三个入口离桃花溪最近”这样的实用信息。

“12分钟不是卡表计时,是让司乘少等一秒,多暖一分。”这句承诺贴在收费亭的玻璃上,更刻在每个员工心里,化作一次次弯腰讲解、一遍遍重复演示的实际行动。

全员“追着跑”:服务送到车轮边

在桃源中心站,ETC服务远不止于收费亭内。每当车辆缓缓停稳等待缴费,收费员总会带着真诚的笑意递上一句:“师傅,办个ETC不?过站不用排队,还打95折。”面对司乘“是否收取服务费”的疑虑,他们耐心讲解:“您看最新文件,服务费全免,有问题您可以随时找我们解决。”

班长钟媛的微信通讯录里,静静存着上百位司乘的联系方式。她的成功秘诀是“持续耐心”。“有位跑长途货运的大哥,起初总嫌‘太麻烦’,我就跟他聊了三次,每次他路过都递上一杯热水。最后他不光自己办了,还主动拉来了车队5辆货车!”靠着这份执着,仅钟媛一人就办理了67台ETC。她手机里的“ETC服务群”每天响个不停,满载着司乘“有你在,我们放心”的认可与赞誉。

服务的半径持续延伸。“路灯”志愿者小组主动将宣传阵地拓展到加油站的便利店、物流园的保安亭。即便休假,志愿者也会往村里走,看见路边小卖部或敞开家门的村民便热情地递上宣传单:“大爷(大妈),您家孩子开车回来办个ETC吧,过站不用开窗,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又快又方便!”

线上服务同样热火朝天,随时响应解惑。收费员万幸欣的直播间成了网红现场。她一边演示设备激活方法,一边介绍桃源擂茶和景点,今年“五一”期间吸引1.7万观众,其中22%当即预约办理。

桃源中心站ETC推广的亮眼数据,正是这种将极致效率与深度温度完美融合,将服务从窗口主动延伸至司乘“车轮边”甚至“家门口”的生动实践。他们用看得见的12分钟速度和看不见的全员奔跑热情,将便民服务做到了司乘的心坎里,完成了从被动执行任务到主动创造价值的升华,最终赢得了司乘真心的“点赞”与选择。

10 分钟“秒响应”:堵点里开出暖花

日均6000台车呼啸而过,车流如奔腾的动脉,而收费站却仿佛拥有神奇的律动,保持着“零卡顿”的顺畅。这份高效并非偶然,它源自幕后那些细致的默契,如同精密仪器中无声咬合的齿轮。

设备管理员清点库存时,总将OBU设备按型号仔细摆成小方阵。她像位操心的“管家”,指尖划过不同型号时会轻声念叨:“这个货车兄弟们用得多,得多备几个才踏实。”这份对需求的预判,悄然为前方的顺畅埋下伏笔。穿过走廊走进食堂,阿姨的细心同样令人心头一暖。考勤表旁贴着的便签,清晰记录着外勤人员的归队时间。保温桶里的饭菜,最上面那层她总特意不去搅动,只为让晚归的伙伴打开时,还能尝到那股扑面的热乎气——那份未言说的体贴,恰是对奔波最好的慰藉。

这份无处不在的默契,在“10分钟响应机制”的实战中展现出惊人的力量。车主周先生曾焦急地发现ETC突然“失灵”。岗亭指令刚落,行政人员已一路小跑赶到。她利落地蹲在车头前,处理旧胶时,指尖小心翼翼用指甲轻抠,那份轻柔只为守护车漆的光泽;重新粘贴时,她聚精会神,比对着前挡风玻璃的刻度线反复调整了三次角度,只为确保设备能“正对车道识别器”,精准响应。短短两分钟,问题迎刃而解。当周先生还在手忙脚乱翻找客服电话时,抬起头已是满面惊喜:“比我划手机屏幕的速度还快!”他清亮的笑声瞬间穿透了嘈杂的车流喧嚣。

站长任霄常常凝视着这川流不息的光带,话语朴素而有力:“赶路的人啊,每一秒都金贵。我们省出来的点滴时间,都是能递到他们手心里的实在温暖。”暮色四合,一排排收费站的绿灯次第亮起,如同串连跳动的星辰,为归途标记方向。零卡顿记录的背后,是无数次12分钟里的耐心等候,是追着车轮疾奔的满腔热情,更是全员10分钟响应的无声契约。

“这远不是终点。”任霄的目光追随着流光溢彩的车河,他眼中的光亮与跳动的绿灯交相辉映,“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一段奔波的旅途,都能带着这份温度,顺畅地向前流淌。”车流不息,而这份在效率脉搏上织就的暖意,正持续传递,成为旅途中最熨帖的背景色。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汪思伽

编辑:李军-ty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桃源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