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以往书声琅琅的黄石镇杨柳完小,今年却显得格外安静。这所曾经承载几代村民记忆的乡村小学,自2025年秋季起正式停止办学。其背后,是黄石镇推动教育资源优化整合、迈向更公平更有质量教育的一系列扎实努力。
杨柳完小撤并前,共有小学生55名、幼儿园学生8名,专任教师7名。由于生源持续减少、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多个年级采取复式教学,不同年级混班上课,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与此同时,伴随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外流和出生率下降,小型村级学校普遍面临生存挑战;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缺乏,也使得孩子们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
杨柳完小教学楼
在经过实地调研和反复论证后,黄石镇党委政府最终作出整合决定:原杨柳完小所有学生按年级整体并入教学条件更优、资源更完备的黄石镇中学,教师一并纳入镇中学师资体系,实现“撤点并校、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镇政府特别注重学生与家长的意愿,开展多轮就读意向摸排,坚持“就近入学、尊重选择、保障学途”,最大限度减少调整对孩子们学习和心理的影响。
杨柳完小的停办,并非教育的“撤退”,而是区域教育资源统筹布局的重要一步。它折射出当下农村教育正在经历的优化转型:从小规模、分散化办学走向集中化、标准化、高质量教育阶段。在城乡融合和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既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又呵护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成为基层教育治理的关键课题。
目前空荡的杨柳完小
撤并之后,杨柳村的校舍与文化记忆何去何从?黄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系统规划闲置校产和公共资源的转型利用,探索将其改造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少儿研学基地或乡村公益课堂,延续这片土地的教育与文化功能。
村小可以停办,但乡村文化的根脉不应就此切断。如何在教育资源整合中保留乡土记忆、激活文化传承,仍是一道值得长期探索的命题。杨柳完小的安静,不是终点,而是黄石教育走向更加公平、更高质量阶段的新起点——这也是乡村振兴中,教育该有的温度和深度。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江佳洪
编辑:李军-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