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爱守护“折翼天使”,桃源有这样一群“老师妈妈”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凯岚 编辑:李军-ty 2021-10-15 15:32:01
—分享—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爱岗敬业,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桃源的美丽;她们不让须眉,凭借真才实干顶起社会的半边天;她们以生命为笔,以行动为墨,谱写着不平凡的人生。今天,跟桃子姐姐一起,聆听湖南省“三八红旗集体”——桃源特殊教育学校老师们的故事。

桃源特殊教育学校是一个女职工占多数的单位,全校38名工作人员,其中女同志28名。女职工构成了学校的主体,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学校女老师们多年来在扶残育残、康复训练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美丽和坚韧,处处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无不浸透着巾帼玫瑰们的心血和汗水。

让孩子们回“家”,老师也是“妈妈”

“老师,节日快乐!”每年的教师节,这个简短而又温馨的祝福都会响彻校园;同时,这句话也会成为教师节朋友圈的刷屏主旋律。或许,这是对园丁们最大的安慰。

而在桃源特殊教育学校,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的孩子们或听力障碍,或语言残疾,或智力缺陷,就像折翼的天使、失语的精灵,有的孩子不仅对节日的概念模糊不清,甚至老师们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份付出、每一句问候,通常都得不到强烈的回应和反响。

桃源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彭敏告诉桃子姐姐:“正因为孩子们的特殊性,老师的教学难度大,获得的成就感小,这也要求我们的老师不仅要细心,更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孩子们最小的只有5、6岁,寄宿在学校,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多困难。老师不仅是老师,更像妈妈。她们对每一位孩子都充满了爱心,晨午检用脸去贴孩子的脸感受是否发热了;遇到孩子生病了,就带到附近诊所输液,给孩子买好吃的水果,从家里做上可口的饭菜给他们吃;冬天,孩子们冷了,她们就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来给他们穿上······

采访中,回忆起这些,2020年参加工作的杜巧君老师感慨万分,这位90后老师告诉桃子姐姐,她就有一个“幺儿”。杜老师口中的“幺儿”名叫文文,是一个典型的自闭症孩子,同时伴有中重度的智力迟缓,生活自理非常困难,由于家里的特殊原因,没有家长陪读照顾他的生活。

“文文和我几乎‘形影不离’,他和我一起吃午饭,可以进出我的办公室、可以吃我的零食、可以陪我在书法教室练字·····杜老师笑着说。“然而这些并非无意义的陪伴,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训练文文听指令的能力,有意识地让他做一些事情,比如拿一个东西、扔一下垃圾、放一个杯子等。慢慢地,我看到了他的进步,哪怕很小,我都很高兴。”

在桃源特殊教育学校,像杜老师一样,有”幺儿“的老师还有很多。她们从来不向家长报功和求回报,都把它作为自己的义务来默默地承担着。更有一些有精神障碍的孩子,时有突发癫狂,冲动伤人的事发生,轻则被吐口水挨咬、重则挨打的老师不在少数。

俗话说“师者父母心”,她们总是把委屈深深地埋在心底,把爱心一如既往地留给智力障碍儿童,用理解、宽容、同情、爱护、关怀、为这些孩子营造了一个爱的港湾。

挥洒青春热情,引领特教创新

走进桃源特殊教育学校,校园虽然不大,但是干净整洁,虽然没有琅琅读书声,但依然洋溢着欢声笑语;走进每一间教室,更是让人耳目一新:绿意盎然的植物角、书写美观的黑板报、老师和孩子们制作的手工······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享受幸福童年生活,获得全面综合康复,为将来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每年都会开展十大主题活动。“桃源特殊教育学校教导主任张燕告诉桃子姐姐。读书月、体育月、艺术月······主题鲜明的主题活动交给年轻老师们负责,从策划、安排、踩点到布场、主持、演出······所有环节都是老师们亲力亲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庆祝党的生日,建党节前夕,学校就组织开展了“品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的读书月主题演出。与常规表演不同,这台节目可谓状况不断——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小指挥的手势没有打在节拍上,合唱群的声音也不够整齐响亮;诗朗诵《春晓》,幼童演员常会忘词,需要家长一对一在后面提醒;红色故事分享《小萝卜头》,表演者才念两句就害羞跑下台,被老师劝回后,全程表演都遮着脸……

66名学生参与演出,27名家长上台陪同。桃源特殊教育学校这场红色表演,虽稍少了些秩序,却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所有人的心弦,全场掌声雷动,观者热泪盈眶。

对学生来说,每一次活动,就如同一个教育素材的资源包,可以挖掘认知、生活、语言、健康、艺术、安全等方面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开发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教育素材,同时,这些活动提供了学生体验的形式与过程,所以它能够给学生带来综合的、整体的康复效果。

对老师来说,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思考与实践机会,它使老师成为学校有机体的一部分,和孩子们有了更深层次交流,达到了教师和学生的真正融合;同时让老师感受到了集体的关怀,在自我展示中表现了价值,在和谐的同事关系中找准了定位,还可以从学生丰富的情感、不断地进步中,体会到职业的成功,这都是老师快乐的源泉。

此外,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也是大胆改革创新。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发挥骨干教师的头雁作用,扶持带动青年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每学期都开展书法、普通话、手语等基本功大赛,人人练就一手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学校以科研为先导,以教研为主线,倡导创新精神,借助课题实验,大兴教研之风,学校参加的湖南省特殊教育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课题研究,分别获得省教育科研三、二等奖。

同时,学校非常重视文体艺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开设有书法绘画小组、舞蹈小组、乒乓球小组······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残疾儿童掌握一技之长,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创造生活奠定基础;学校排演的舞蹈也多次获奖并参加公益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坚持送教上门,圆孩子求知梦

为了帮助更多重度残疾的孩子,自2016年9月起,桃源特殊教育学校为全县城乡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少年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采取精准科学的教育康复策略,让特殊孩子在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适应等方面有了改善和提高,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为了真正把“送教上门”这项“惠民工程”做到实处,桃源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不辞劳苦,不计报酬,利用休息时间上门送教寒来暑往,春去秋来,老师们的足迹遍布全县每一个乡镇,奔波于农村的角角落落,无论山高路远、酷暑严寒,只要哪里有残疾孩子,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特教学校的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为残疾孩子“送教上门”

“还记得第一次和花花老师送教,去剪市镇沙萝村的王刚家里,山路十八弯,不知道问了多少人。再去时,我们俩还在自我嘲讽,惨了!上次耕田的伯伯没在这儿了!上次看到的养鸡场怎么还没到?到底是左转还是右转?”学前康复部主任张超老师回忆说。

她们把课堂搬到了最需要的地方,或客厅、或卧室、或庭院,只要是能有一张书桌、一块平地足矣;她们将提前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传授给这些最渴望知识、渴望关怀的孩子们。

她们俯首、弯腰,或蹲、或站,一讲就是三个课时;她们给孩子们带来的是知识和成长的动力,给家长带来的是希望和寄托,而带走的却是一身疲惫,累并快乐着是对这份工作最好的诠释。

教师们的辛勤付出,感动着每一位家长,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一致认可,2019年9月,桃源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学校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市县域范围内的首个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后记

写完以上文字,记者想起了第一次踏进桃源特殊教育学校大门的情景:咿咿呀呀的叫声、手舞足蹈的口语、神情呆滞的学生,交流的困难、管理的难度,让人震惊。对于外界来说,这所学校有着几分神秘,而当你慢慢了解这背后的故事,你才能真正体会这份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让学生每天康复一点点,让教师每天进步一点点,让校园环境每天改变一点点“,如今的桃源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发展成了一所成熟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使我县特殊教育事业不断壮大,蓬勃发展,不仅被湖南省教育委员会评为“湖湘名校”,自2012年以来,更是每年都被湖南省特教学会评为“湖南省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凯岚

编辑:李军-ty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桃源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