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彭子成:九旬老人的奉献人生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羿美榕 编辑:李军-ty 2021-05-26 17:50:50
—分享—

前三十年,执一支粉笔,心倾三尺,滋物化人,以身为石,铺就学子人生路;后三十年,一把锤子、一个簸箕、一把钢钎,捐资出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凿就家乡群众方便路。他就是桃源县佘家坪乡的退休老教师彭子成。

拜访老人的那天下了点小雨,我们进门时,老人正站在窗边借着天光翻看日历,穿着一身藏蓝色棉袄,已经洗的发白,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衣柜便是整个房间的陈设。虽年过九旬,精神依然矍铄,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老人说:“我做的这点事算的个什么,天气不好,你们大老远跑过来麻烦哦!”

忠职业,三尺讲台育桃李

1956年,彭子成从桃源师专毕业被保送至华东师范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湖北咸宁二中任教,年少风光恣意,本有大好前途,虽说:“埋骨何须桑梓地,男儿无处不青山”,但出身农村的他心系家乡,心系那片土地的未来。1963年,他毅然回到老家在向家桥中学任教。那个年代,教师资源稀缺,作为学校唯一的一名大学生,他担负起了多科的教学任务。一盒粉笔、一块黑板,他就这样默默地为家乡奉献了二十年的青春。

和他同期在向家桥中学任教的同事王义生说:“彭老师就是个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人”。把学校当家来维护,把学生当家人来爱护,他是家访最勤的老师,学生有事,他永远第一个到场。当时,有学生反映宿舍漏水,他立马到学生宿舍查看情况,看见房顶墙角已全被雨水浸湿,只要逢下雨天,学生们的被褥就会“遭殃”,他就找来工具、材料,自己动手进行修补,却在施工过程中不慎从楼梯摔下,造成了脊椎损伤,因伤病难以痊愈,1983年彭子成因病提前退休。“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我没有遗憾。”提及此事,彭老师只是摆摆手,仿佛这就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彭子成集资出工修建的公路

重事业,两袖清风做公益

退下三尺讲台,彭子成把全部精力放到了家乡的建设上。三十年如一日,义务出工近2700多天,带头捐款3万多元,修补路段近10公里,捐款修建组级公路6公里。

“要不是彭老师,我们这一湾里的人出入不可能这么方便!”彭家湾的乡亲刘美华说道。那时候,从彭家冲到赫曦堉的公路破烂不堪,一到下雨天就满路泥泞,给沿线村民的生活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彭子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有钱,他就自己出;没有人,他就自己干!彭子成拿起了簸箕,锤子,每天奔波在乡村小道上,哪里的路破损了就补哪里,哪里路不好走,他就出现在哪里,几年下来,硬是给他磨出了一条“新”路,愚公移山也不过如此了!

后来集体请工修桥,彭子成就义务出劳动力,不收取一分工钱;村里的孩子上下学没有个避雨等车的地方,彭子成又动了心思,他买地买建材自己在岩屋嘴组级公路旁搭建起了7 平方米的候车棚,而此时是2009年,他已经83岁高龄了。那时,村里有些人不理解彭子成的行为,认为他这是多管闲事,吃力不讨好。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赶集老人在棚子里休憩、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这里张望着校车的到来,这座“避风港”也成了家喻户晓的美谈。在彭老师的影响下,他的学生燕兴德老人也自行搭建了一座“爱心”车棚。言传身教、润物无声,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当旁人调侃彭子成:“彭老师,你这是和这路杠上了呀!”他只是笑着说道:“路我一定要修、棚我也一定要搭,不听旁人口舌,不管后人评论,但求我心满足。”

彭子成儿子捐款修建胡家湾桥

兴家业,一身正气传后人

“培植心田、品德端正、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和睦相邻、教训子孙、矜怜孤寡、婚姻随宜、奋志芸窗、勤劳本业”这是彭子成老人家中挂着的“家训十则”,他的一生,将甘于奉献的品格融入行动里,身体力行的为后辈们做出了表率。在彭子成的影响下,他的儿女们也加入到家乡建设中来。2012年,在外工作的儿子彭四清听父亲说赫曦峪到胡家湾的老石桥被冲毁了,立即捐款8万元修建了现今的胡家湾桥;去年6月他又和儿、孙们带头捐款11万元,兴修了彭家冲组650米长的水泥路。从老人的女儿彭美绒口中了解到,父亲从小对几个兄弟姐妹的教导就是要谦虚谨慎,要磨炼意志,要永攀高峰。她还说,父亲给他们最珍贵的东西不是有多少家产,而是父亲那为人正直,甘于奉献,不计得失的品质和风骨。

“我一生只做两件事,一是为党,二是为人民。”彭子成老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满怀热忱与真心。95岁高龄的他看着门口停放的机器,说着说着又念叨起了最近被雨水冲塌的一小段路基,“这是我去年年底新修的,趁我还能动弹,可不能耽误功夫!”

你我皆凡人,但以平凡之心、平凡之力,亦可以行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彭子成用他对家乡最真挚的感情和最质朴的方式凝聚起最美的正能量,向我们展示了平凡人物身上的闪耀光辉。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羿美榕

编辑:李军-ty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桃源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