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巾帼新农人刘登华:用双脚丈量土地的温度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邬泞锾 李翔根 编辑:李军-ty 2022-09-06 17:53:05
—分享—

一天的开始会是太阳的橘红,一天的开始也会是收割机在稻田里打着转儿丰收粮食的光景。隆隆声响中,收割机来来往往,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片刻后只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又是一阵轰响,一粒粒谷子从收割机上滚下来,被有序地装进麻袋里。

对湖南省桃源县漆河镇龙昌村种田大户刘登华来说,今天是格外重要的一天,大半年的种粮成果即将面临中稻测产专家的检验,本次测产采用“实收实割”的方法,通过田间均匀抽样、测量平方米穴数、称重等工作,最后根据公式测算出田块单位面积产量为568.7公斤每亩。看着中稻测产报告上的数字,刘登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刘登华出身农村,和父亲一样,生来有着农人对土地的深情与热爱。年迈的父亲种了一辈子田,深感种田的艰辛与不易,去年得知从外地务工回乡的刘登华决定加入种田的队伍中的时候,父亲起初并不看好,用父亲的话来说:“她一个女孩子,肯定耐不活”。

刘登华确实个子瘦小,面容黝黑,可眼神却透露出坚毅。尽管对农科知识一无所知,却还是一头扎了进去,从水稻的栽培管理、病虫防治到成熟收割,每一个环节她都亲自把关,过程中遇到难题,及时向当地农科站和有经验的种粮大户请教。并主动维修蓄水堰塘和机耕路,购置水泵等设施,成功将50亩荒地改造成良田。即使面对高温干旱天气的挑战,她仍顶着40度高温,日夜坚守在田边抽水、放水,全力保证农田的收成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

短短一年时间,她的种田技术与热忱一同生长,精耕细作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而脚下的这片热土也没有辜负她的期待,肆意生长的不仅仅是沉甸甸的稻穗,更是她对种田并种好田的坚定信心。同村失去劳动力的老人也都愿意将自己的田交给刘登华打理,如今已在桃源县漆河镇龙昌村、白家溶村,枫树乡田河坝村,流转租赁土地450亩,预计年总产量达26.3万公斤,年总产值达80万元,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今年的中稻还没完成全面收割,刘登华就已经收到了一千斤大米的订单。

“无论国家的政策怎么好,科技再怎么发达,不靠自己的双脚也走不到田里去”,在科技日益发达、机械化在农业方面普及越来越广的今天,这就是刘登华为什么始终坚持用双脚丈量农田给出的回答。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更是普通老百姓的油米酱醋茶,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无数个像刘登华这样的新农人,把对土地的热爱装在心中,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用辛勤和汗水期待着一年又一年的丰收,在稻花香里写就新时代农民的动人故事。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邬泞锾 李翔根

编辑:李军-ty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桃源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