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卫生与健康》栏目。本期节目,我们将带大家去了解桃源县中医、中药发展情况和相关知识。
中医、中药是集天地灵气、中华民族代代承袭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中国奉献于人类社会的珍稀礼品。一段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中医药博大精深的治病机理和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桃源,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冷热四季分明。
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湿度,给了各种中药材生长和优质遗传的条件,有6个乡镇种植黄柏、杜仲、厚朴、玉竹、百合等名贵中药材10万余亩。使桃源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药之库”,有人说这是大自然馈赠的“聚宝盆”。
据县史记载,桃源自古世传中医,清代和民国时期出现了甘时霖、江月波、李正域等中医名家,桃源先民依托巨大的中药宝库,积蓄了多种预防治疗疾病的药方,留下了浩瀚的中医学遗产,源远流长的国粹医学,给桃源县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穿越城区纵横交错的街道和楼群,我们走进21世纪,见证桃源县中医药的发展。
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795家,其中,县级公立医院3家、乡镇(中心)卫生院36家、行政村卫生室370家、行政村卫生室医疗点237家、民营医院7家、个体诊所69家、医院医疗网点63家、企事业单位医务室12家。2009年,我县被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县,2015年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三伏贴,又名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源自于清朝,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县中医医院是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到85%以上,病房中医治疗率达到70%以上,平均每病床专业设备高于2万元,推广和应用中医医疗技术项目40项以上,设置了治疗病毒性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青光眼,应用头皮针治疗中风后遗症、面瘫、三叉神经痛等特色专科,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中医药研究院、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定点指导医院。
2016年10月,县中医医院被授予“湘中医”联盟成员单位,华中地区中医肿瘤防治联盟常务理事单位;2017年9月,中医骨伤科、肛肠科、中医眼科、中医肿瘤科被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十三五省级重点中医专科”;2018年3月,县中医医院被评为湖南省“光明扶贫工程”项目定点医院;2018年6月和8月,中医肿瘤科、治未病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国家级中医特色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针”和“灸”为针灸,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县人民医院以“针灸”为特色,开设有中医科、中医理疗科,开设了针灸、推拿、理疗熏蒸等传统治疗项目,进行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研究。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桃源县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立足于城乡居民的中医药需求和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完善,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及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县卫生健康局设立了中医药管理站,增设了中医药管理股,配备了专门编制和专门人员,全面承担中医药管理职能,为大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县政府还加大了政策扶助和资金投入,建立了保障激励机制。
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均开设中医诊疗科室,配套建立了中药房、中药库、中药煎药室等,大大提高了中医药参与治疗率,同时注重医术传承和技术创新,涌现出了不少创建示范医院。比如:漳江中心卫生院被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冠名为“痔疮治疗新技术”重点推广示范医院;架桥镇卫生院被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省首批乡镇卫生院“中医兴院示范单位”,经市编委批准加挂“桃源县肝病专科医院”。
为让老百姓越来越便捷地享受优质的中医服务。近三年,桃源县中医药事业费均占到当年度卫生事业费的10%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和人才引进培养等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中的作用,确定城乡居民医保住院病人中医药服务费用达到80%的,补偿比例上调5%,在县中医医院住院的医保患者,其起付线下调100元,补偿比例上调5%。中药饮片以及针灸、推拿、刮痧等传统中医诊疗技术全部列入医保补偿范围,极大地提高了城乡居民接受中医药诊疗服务的积极性。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卫生健康局始终坚持“科教兴医”、“人才兴院”战略,注重科技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每年加强学习培训、组织比武考核、理论研讨交流。让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高度重视中医内涵和中医文化建设,形成了厚重的中医文化氛围,用中医文化引领和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县中医医院名誉院长袁彩云从事眼科临床40余年,采取“金针拨内障”加内服中药治软性白内障获得成功,并自行研制出“白内停蜜丸”等十多种中医眼药,在治疗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方面有独到之处,曾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省级劳动模范”。
县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李群林主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荣获省级科研成果奖,编写了46万字的《中国家常药膳》在台湾出版。
县人民医院医师姚自强、县红十字会医院医师周汉清等因在中医药领域术有专长、医德高尚,被评为“名老中医”。
岐黄之道,源远流长。中医药事业,惠及苍生。桃源县将秉承发展中医文化精髓,发扬祖国医学国粹,全面打造健康桃源新航标!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 静 曾 敏 官立志
编辑:李军-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