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者手记——结缘戴家棚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军 2019-04-10 18:43:54
—分享—

  

 

  

 

  和戴家棚还真算是有缘,尽管这缘结的有点晚。听说戴家棚这么个地方,是从本县各位摄影大咖的朋友圈里知道的。各种美照、美文,我这中年油腻的大叔也被他们撩拨的心里直痒痒,心想,几时抽空一定去看看,尽管这话欺骗过自己无数次,但是也只有这句话最能够表示我对朋友圈各位大咖的美景、美文最积极的回应。不料昨天,这个机会还就真的来了。

  一上班,重点报道部的小姐姐就跟我讲,今天他们的摄像请假,问我有没有时间帮助他们去戴家棚拍紫云英。我一听到这个邀请,没有丝毫的犹豫,赶紧接招,说走就走,心里还有一种心想事成的臭美。

  

 

  戴家棚是桃源县泥窝潭乡古岩堉村的一个村民小组,最初可能是因为村里有一个水库,成为了垂钓者经常光顾的地方而被外人所知。但真正让更多的人心驰神往、慕名而来的原因是因为每年的枯水季节,水库的水面便退出了一块近50亩的滩涂。

  

微信图片_20190410110725_副本.jpg

 

  不知道是人力所为还是自然生长,一到春暖花开的季节,这块滩涂就被肆意绽放的紫云英席卷,因此,各路摄影爱好者和写手便把这里当成创作宝地。远远望去,铺展开来的紫云英从中间最纯的大紫到淡紫,再到边缘的紫绿相间,整块地的颜色渐变都是那样的自然,而着色的手法也都是恰到好处。

  

微信图片_20190409173101.jpg

 

  这是花的天堂、也是蜜蜂的天堂,因为有了花,辛勤的蜜蜂自然是不辞辛劳抓紧很有限的时间到这里忙着采蜜。据附近酿蜜的匠人师傅说,这片滩涂依山傍水,温暖、湿润,非常适合紫云英生长,所以这里的紫云英蜂蜜非常的纯正,而现在正是一年中难得的酿好蜜的时节。其实,不用他介绍,看看这里的山水和一片片茁壮的紫云英,就不难想象蜂蜜的质量。

  

 

  有花、有山水的地方更是人的乐园,特别是生活在城里又对农村生活充满无限怀念的我们来说,更是至情一往。我们尽管是一早动身,但并不是最早到的。

  

 

  在一片大紫当中,已经有几位穿着飘逸的女士在尽情的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摆弄着各种优美的造型让随行的摄影大哥不停地拍照。我们正担心那片美丽的大紫被她们损伤,和我们一起的田站长(泥窝潭乡综合文化站站长)似乎看出了我们的担心,他告诉我们没关系,紫云英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它的花期有一个月左右,虽然现在看上去有所损伤,但是一到明天早晨它就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我终于明白,有那么多人喜欢它,又伤害过它,而它始终是用自己最好的状态迎接着一批批前来观赏的客人的原因。紫云英就是这样,从来不吝啬把自己的最好状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觉得它始终是最美丽、最强大、最包容的。

  

 

  我们的拍摄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为了尽可能不对美丽的紫云英造成损伤,我们的移动范围很小,而大量的画面则依靠航拍来完成。忙着张罗午餐的田站长已经在不远处的一家农家乐门口招呼我们过去吃中饭。

  田站长是一位非常热心的人,他的老家就在戴家棚。趁着我们落座前的一会儿功夫,他认真的介绍着桌子上每一道土菜的名字和菜的来源。说实话,做记者这些年,听过了无数的关于无公害蔬菜的善意谎言,但是在这里,对这一桌朴素的美味,我没有任何怀疑,因为我的味蕾是不会骗我的。那种菜油的清香和沁人心脾的脆爽,每一口下去都是一个美丽的回忆,这是对朴素的怀念,对儿时的怀念。

  田站长也是一个热爱摄影的文化人,有着鲜为人知的文化人的经历。他还给我们讲述了一些自己的故事,而很多的故事又与戴家棚有着紧密的联系。他自己非常努力的推介着戴家棚,在他看来,这是义务、是责任、更是对家乡最真挚的情怀,苦于平台有限,戴家棚的美和纯,只能星星点点的见诸微信朋友圈和部分自媒体,而这次他对我们是寄予了更多的期待。我说,我们会尽力把戴家棚的美推介出去,因为今天我们是来和戴家棚结缘的。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军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桃源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