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生乡镇行之车湖垸篇】李少清:为爱撑起一片天

作者:李泽红 李忠诚 郑莉 编辑:李军 2012-11-19 09:28:18
—分享—

 

 

    桃源新闻网11月16日讯(记者 李泽红 李忠诚 郑莉在车湖垸乡总是能见到这样一个背影:一位年近古稀但精神矍铄的老者骑着摩托车每天伴着朝阳而出,披着星辰而归,不知道疲倦地穿梭在乡间小路上,奔走在菜市、商店和医院的途中······他就是车湖垸乡敬老院院长李少清。
李少清(站立者)在看老人们打牌(资料图片)
敬老院的老人在喂猪

    车湖垸乡敬老院坐落在沅江堤边,2008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由原农具厂和建筑队改建而成,占地面积3.1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拥有床位50张。敬老院一面抵护城堤,一面紧临公路,另两面临居民住户,没有可伸展空间,因受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其配套建筑没法跟上,可以说是全县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最差的敬老院之一。院长李少清是一位退下来了的村支部书记,对弱势群众尤其是对无依无靠的老年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怜爱之情,因此,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当乡政府领导要把敬老院及院内的40多名老人交到他手里时,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并立即卷起袖口投入到他的事业中。
  敬老院入住人数相对较少,加上无任何其他经济来源,经费短缺,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李院长精打细算,可谓是绞尽脑汁,恨不得一分钱掰做两分来用,他舍不得请护理员,全院45个人全靠他一个人忙里忙外照顾。他深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开源节流才是最好的办法,为了老人吃得好又少花钱,油、盐、酱、醋、米等直接从批发部进货,买菜则是自己骑车到早市上去批发。院里每年还饲养生猪4到5头,为了节约请工开支,他亲自带头,动员院内年纪稍轻一点的院民齐动手,不仅让老人们可以吃上自己饲养的猪肉,而且年内还可为院里净赚1万元。他还将院内唯一一块2分的空地挖整了出来,种上了几样蔬菜,适当接济一下老人们的生活。他不放过任何一次为院里节约开支的机会,他先后找到乡政府领导并多次前住电力局和当地自来水厂,最后争得了免收敬老院水费和电费价格不上调的优惠。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达到敬老院文明管理,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的目标,李院长结合敬老院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出勤考勤、请假消假、食堂管理、环境卫生等一套完整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到实处。在敬老院居住的老人都是无儿无女,大多性情冷漠、性格孤僻,再加上平时在家都自由惯了,因此部分老人入院后一下子很难适应敬老院井然有序的生活,再要求他们去遵守敬老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那就更难以适应了,为此,引出很多让人头疼和为难的事。比如院里63岁的老人刘某,有次生病在医院住了几天,回来后发现平时自己坐的凳子被别人坐了去,心里不高兴,于是就故意把那凳子给摔坏了。院里另外一位老人张某也是因为一点小事,故意把活动室的电视遥控器丢地上摔坏。面对这些问题时,李院长都会要进行耐心的劝说和教育,必要时还来点小小的惩罚,后来两位老人都乖乖地服从管理了。李院长说敬老院的老人就是一群老小孩,对待他们也要像对待孩子一样,要哄、奖、罚相结合。
  李院长也非常注重老人们的衣、食、住、娱乐等方面的管理,他的宗旨就是要让这里的老人们住的舒心、过的开心、吃的称心,享受家一般的温暖。5年间,不管你是什么时候跨进院门,呈现在眼前的都是一个干净、整洁的院落;5年间,他时刻把五保老人的冷暖记挂在心上,什么时候该添置夏衣冬被,他都会提前作好准备;五保老人有了病痛,他请医拿药,忙个不停,对待老人胜过自己的亲人。在饮食方面更是花了不少心思,既要讲究科学营养搭配,又要适应老人的口味,做到一日三餐不重样。这里条件虽然艰苦,但温暖、舒适。

(编辑:皮娟娟)
(编审:李泽红)
(签发:刘占军)

作者:李泽红 李忠诚 郑莉

编辑:李军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桃源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