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收割后的晚稻秸秆上还缀着晶莹的露珠,折射着路边盛放的白色山茶花,花瓣上的晨雾尚未散尽,恍若给这份灿烂裹了层轻纱。农家的狗儿颈间铜铃叮当,嬉闹声穿过田垄,与村道上扫帚刷地的沙沙声、铁锹铲泥的摩擦声、群众加油鼓劲的欢笑声交织共鸣,在太平村的晨曦中,奏响乡村环境整治的独有乐章——这乐章里,藏着泥土的芬芳,更藏着干群同心的暖意。
穿过李家坪的这条村道,是县交通局2010年修建的民生路,1.3千米的长度,串起沿路百余户人家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光流转间,野蛮生长的树枝垂落遒劲的枝丫,蔓延的泥土侵占着路面,曾经通畅的小道渐渐失了往日模样。刚结束年度乡村振兴检查收尾工作的太平村村委,在商议主题党日活动时,村“两委”一致提议:“就清理这条路!”“党日活动要常态化,常态化才能有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带动更多人参与,打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隔阂”,这是村“两委”的共识;村支书谢志坚的话语更显质朴而坚定:“有钱就搞建设,没钱就搞维护,反正得动起来——在动起来中发动力量、凝聚人心,乡村振兴才能积跬步至千里。”

志愿者通过劳动改善家乡人居环境
村部报账员罗亮骑着摩托车往返穿梭,后勤保障的吆喝声穿透晨雾:“大伙儿歇口气,喝点水再干!”蜿蜒的乡村小道上,成片的红色志愿马甲如火焰般跳动,点亮了灰白的村道,也照亮了乡亲们的笑脸。有人擦去额头汗珠,望着身前身后的红色身影笑道:“这红色真是鲜艳,看着就有劲儿!”“这条路总算搞‘灵醒’了,走起来心里都亮堂!”远处,挖掘机的轰鸣传来,正忙着找平地面——太平村刚拿下县农业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堰塘维护、沟渠翻新的规划已提上日程,水利灌溉的完善,正是为新时代粮仓筑牢根基。大发展与小维护,如同乡村振兴的双翼:高标准农田是“筑梁架柱”的长远布局,村道清理是“修枝剪叶”的精细呵护,二者相辅相成,方能让乡村发展行稳致远。这抹跃动的红色里,既有党员干部的带头冲锋,也有村民群众的自发参与,每个人都在用力所能及的行动,为家乡铺就振兴之路。

在太平村的古樟树下合影
欢声笑语中,太阳穿透云层洒向大地,金色的光芒铺满整洁的村道,照亮了古樟树的虬枝绿叶。大家拉起横幅在树下留影,镜头里的笑容格外真挚——志愿马甲的红、山茶花的白、稻田的金黄,在晨光中晕染成最美的乡村画卷。这条焕然一新的小道,不仅是百余户人家的出行路,更是太平村人心凝聚的连心路、乡村振兴的起步路。正如村支书所言,乡村振兴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宏大工程,而是藏在常态化的坚守里,藏在“有钱没钱都要动起来”的韧劲里,藏在干群同心的每一滴汗水里。

修整后的路面干净整洁
新时代的农村建设,正是这样以小见大:清理一条村道,是改善人居环境的“小举措”,更是激活乡村治理、凝聚发展合力的“大文章”;维护一处堰塘,是完善水利的“小工程”,更是筑牢粮食安全、建设幸福家园的“大根基”。晨露虽微,能映朝阳;小道虽窄,可载振兴——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次俯身劳作,每一次并肩前行,都在书写着城乡均衡发展、共同富裕的时代答卷。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晓琰
编辑:李军-ty
本文链接:https://www.taoyuanxian.com/content/646955/51/154374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