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泥窝潭乡:重拾经典 桃源围鼓戏唱响地方声音
2023-01-17 17:22:15 字号:

泥窝潭乡:重拾经典 桃源围鼓戏唱响地方声音

桃源围鼓戏产生于明末时期的桃源县泥窝潭乡围鼓戏,既是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种,也是独具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休闲文化,围鼓戏既是茶馆、庙会的闲情逸事,也是婚丧喜庆现场的添花之景。一堂鼓、一小鼓、一大锣、一小锣、两副钹、两支唢呐、一把胡琴、一把二胡或竹笛,十种乐器,奏响经典艺术;围坐而唱,十个人,唱出人间百态。

然而围鼓戏如今面临着一些严峻的生存危机,如流行多元的现代艺术挤压了围鼓戏的生存空间,市场对优秀传统戏剧的需求减少导致围鼓戏市场逐渐萎缩等。桃源县泥窝潭乡政府采取了多种形式的保护措施,让经典重拾,让文化传承。

组织骨干力量编“活”。围鼓戏发展至今,多是民间自行组织演唱,虽兼采众智然没有核心骨干力量,志发扬光大也心有余而力不足。2015年,桃源县泥窝潭乡政府决定组织成立竹林社,作为发展桃源县泥窝潭乡围鼓戏的骨干力量,旨在传承经典艺术,编演符合现代主流价值观和时代潮流的新围鼓戏,让青老群众都能喜闻乐见。

运用科技媒体演“活”。随着时代发展,科技对艺术的助力更加显著。以前围鼓戏的演奏方式非常简单,十个人、十种乐器便可开唱,虽然形式方便,但是曲调单一,传播不远。现在各种现代技术如灯光、音响的引入,让围鼓戏的演奏元素更加丰富;各种传播软件如抖音、微信等,让围鼓戏的表演能传到更远的地方。

采用多种形式唱“活”。过去围鼓戏的表演形式是一人一把乐器,表演者边奏边唱,形式简单,演唱歌曲也比较单一,对中青年群众缺乏一定的吸引力。而如今对这种演唱形式进行了合理的改良,将唱与奏分开,并增加了舞蹈元素,为围鼓戏的表演增添了丰沛的舞台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2022年,竹林社带着围鼓戏参加了常德市“百团大赛”,将改良后的围鼓戏搬上了舞台,荣获一等奖,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春节即将来临,竹林社成员也在紧锣密鼓的备战春晚,让我们翘首以盼,静待围鼓起。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伟先

编辑:李军-ty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