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记,上周运动步数排行又是第一,你是真优秀啊!”
“小陈,别高兴的太早,本周我一定超过你。”
近日,在桃源县架桥镇脱贫攻坚工作周例会前,镇国土建设站陈超和祠堂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郑志祥之间的一段对话引得哄堂大笑。大家纷纷说,二位扶贫领域“新兵”和“老将”的步数之争,是越演越烈了啊!下周一,咱们还是在这见分晓。
(陈超走访贫困户)
新兵的攻守之道
他们口中的“陈书记”叫陈超,当过兵、负过伤,2017年作为退役士兵转业安置到架桥镇国土建设站。疫情期间,他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有令必行的军人作风,始终冲锋在战“疫”一线。由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经过镇党委决定,任命其为架桥镇东门桥居委会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新兵,如何开篇,陈超首先对全村44户、105贫困人口一一进行了走访,并把收集的情况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10320、12034、11798步…”每天步数有起伏,但日入万步轻松可得,通过自己的步数丈量着贫困户的底数。李大婶家里缺少劳动力,要兜底保障;陈姐家有儿子在上初中,要落实教育助学……上任不到一个月,本子上已密密麻麻写满了陈超的走访记录。
摸清楚了情况,陈超正规划着如何帮助老百姓提高收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情况清楚了,下一步,就是如何不断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继续每天为老百姓发家致富奔走。”陈超信心满满地说。
(郑志祥操作无人机查勘贫困户耕地现状)
老兵的突围之路
郑志祥,架桥镇文化站站长。从2015年开展驻村帮扶以来,他就一直坚守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将。五年来,他见证着乡村的巨大变化,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因为是本地人,工作踏实又认真,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祥哥”。
年初,郑志祥就着手谋划村里剩余几个未脱贫户的脱贫对策。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的工作节奏。一方面要保证未脱贫户如期脱贫;另一方面,如何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也成了工作重点。近些天,郑志祥抓住春耕备耕的有利时节,正活跃在田间地头,奔走在51户、102人贫困户的家中,了解他们的耕地现状,调查家庭劳动力情况。对于有意愿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给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促进其抓紧恢复农业生产。购买农资的资金从何而来呢?原来之前,后盾单位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举措依然停留在送钱送物层面,村里的能人志士也有为村里扶贫事业做些贡献的想法,但都苦于没有好的办法。“送钱送物,不如送条致富路”,祥哥把自己的金点子告诉了他们,大家一拍即合,纷纷表示愿意捐助资金,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
陈书记、祥哥这对脱贫攻坚“新兵”和“老将”的步数封面之争仍在持续,表面看是他们俩的个人“恩怨”,本质是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急切期盼。期盼的是,都想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户的幸福指数。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源
编辑:李军-ty
本文链接:http://www.taoyuanxian.com/content/2020/04/10/7008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