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年仅19岁的他怀揣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报名参军,1985年10月退伍回到了桃源,招工去了当时的清华机械修配厂。1992年厂子倒闭,为了生计他外出打工。1994年,为了照顾孩子上学,他又回到了桃源,靠自己所学的技术和外出打工的经验,开起了一间小小的车床加工厂,这一干就是近20年。他就是桃源县观音巷居委会的居民杜国清,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伍军人。
桃源县委县政府“百千万”工程实施后,漳江镇党委书记罗飞东与杜国清结成了帮联对子。罗飞东几次前往杜国清家中询问他有什么困难,他总是说,没有,没有,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
实际上,退伍后,杜国清一家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贫。1985年底,杜国清回家后,招工去了清华机械修配厂,成了一名工人。他白天跟着师傅学技术,晚上不断看书钻研,几年下来,学到了一手机械修理好技术。可是好景不长,1992年工厂倒闭了,杜国清只好外出打工。直到1994年,小孩子上小学,需要他在身边照顾,杜国清才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乡后的杜国清想,自己有一技之长,何不开一间车床加工厂?这样既可以解决生活困难,又可以就近照顾孩子。于是,杜国清凭借政府给退伍军人的再就业政策,开起了车床加工厂。
实际上,退伍后,杜国清一家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贫。1985年底,杜国清回家后,招工去了清华机械修配厂,成了一名工人。他白天跟着师傅学技术,晚上不断看书钻研,几年下来,学到了一手机械修理好技术。可是好景不长,1992年工厂倒闭了,杜国清只好外出打工。直到1994年,小孩子上小学,需要他在身边照顾,杜国清才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乡后的杜国清想,自己有一技之长,何不开一间车床加工厂?这样既可以解决生活困难,又可以就近照顾孩子。于是,杜国清凭借政府给退伍军人的再就业政策,开起了车床加工厂。
杜国清勤劳肯干,小厂子开起来后生意不错。生意好起来后,杜国清却累病了,医生嘱咐他至少要休息半个月才能下床,杜国清看到妻子没有工作,儿子又正是花钱的时候,还有一个老母亲身体不是很好,他一咬牙,休息了三天后又投入了工作。
杜国清的母亲2006年的时候因为脑萎缩瘫痪了,家里经济不是很宽裕,杜国清要忙着厂子,只好找来自己的舅舅照顾母亲。邻居都说,杜国清这人啊,太实在了,母亲病成那样了,都不愿意给找有关部门帮助。有几年,他家里生活特别困难的时候,每天只吃一道菜就着白米饭,看着真是造孽啊••••••观音巷社区居委会总支书记童琰谈起杜国清赞扬道:“他从来没有向居委会提过任何要求,真正做到了‘不等、不靠、不要’,全凭自己的辛勤劳动谋发展,是退伍军人的楷模。”
也有不少战友找过杜国清,想把杜国清拉入军人上访队伍,杜国清都婉言拒绝了。在杜国清的心中,是退伍军人的再就业政策帮助了他。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他觉得做人要知足,只要不是残废,靠自己的双手,日子总不会差到哪里去。
20年来,杜国清靠着自己的手艺,靠着自己的坚持,把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上海谋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儿子让他在家休息别干了,杜国清却依然守着他的车床厂。杜国清说,自己还没老,还能干几年,比起部队来,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自己当过军人,就应该永远有军人的样子。
杜国清的母亲2006年的时候因为脑萎缩瘫痪了,家里经济不是很宽裕,杜国清要忙着厂子,只好找来自己的舅舅照顾母亲。邻居都说,杜国清这人啊,太实在了,母亲病成那样了,都不愿意给找有关部门帮助。有几年,他家里生活特别困难的时候,每天只吃一道菜就着白米饭,看着真是造孽啊••••••观音巷社区居委会总支书记童琰谈起杜国清赞扬道:“他从来没有向居委会提过任何要求,真正做到了‘不等、不靠、不要’,全凭自己的辛勤劳动谋发展,是退伍军人的楷模。”
也有不少战友找过杜国清,想把杜国清拉入军人上访队伍,杜国清都婉言拒绝了。在杜国清的心中,是退伍军人的再就业政策帮助了他。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他觉得做人要知足,只要不是残废,靠自己的双手,日子总不会差到哪里去。
20年来,杜国清靠着自己的手艺,靠着自己的坚持,把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上海谋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儿子让他在家休息别干了,杜国清却依然守着他的车床厂。杜国清说,自己还没老,还能干几年,比起部队来,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自己当过军人,就应该永远有军人的样子。
来源:
作者:李泽红 皮娟娟
编辑:李军
本文链接:http://www.taoyuanxian.com/content/2013/03/28/5350001.html